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确立了鲜明主线。高等院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如何在高校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教育强国有机结合,是高校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长期以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建立全覆盖教育体系入手,注重营造宣传氛围、开展文化活动、构建平台载体,为教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扛牢政治责任,奏响培根铸魂主旋律
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在听取新疆党委政府和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以新思想为指引,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培养“青年政治人才”的初心和使命深度融合。注重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统筹,把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注重抓好师德师风师能提升工程,发挥立德树人主体作用;注重加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思想教育,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在此努力下,学校统一战线和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凝聚了强大改革发展合力。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首批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
夯实工作基础,用好思想引领主阵地
学校狠抓理论研究阐释,加强学科、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着力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深化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打造安第斯国家研究中心并入选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开展以区域国别学为主的交叉学科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政治人才贡献力量。与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聊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第四届“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传承”学术研讨会,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精神谱系。教师研究成果立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课题,获批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
学校狠抓课堂教学,强化思想引领,播种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将民族团结等专题纳入教育体系,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关专题教学每学期不少于8学时。将“五史”教育搬到舞台、融入荧屏,引领学生以话剧忆峥嵘,通过观看自创话剧视频,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在“错位时空”中畅谈青春之志,诠释信仰力量。外国语学院大力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聚焦外语类专业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国际视野,打造外语文化特色更加浓厚的双语党课,运用多种语言带领师生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设计艺术学院盘活红色资源,将艺术课堂与红色历史创新融合,带领师生在挥洒笔墨绘染英模画像中了解青年英模,在拼接木质红船模型过程中深化“红船形象”,在临习“毛体”书法与习言习语中看党员风骨,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学校先后获评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泰山文艺奖等,获批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东)。
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多样育人新载体
学校持续拓展实践教育载体,常态化开展实践服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围绕扶贫济困、大型赛会、环境保护等领域,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百万大学生进社区”,选派优秀志愿者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6次,5300余人次参与,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团结凝聚力量。文化传播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整合多专业人才资源,先后三次选派优秀师生对口支援英吉沙县开展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提升工作,充分体现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使命担当的决心和能力,是学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息工程学院深入“红色教育+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打开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赋能学生成长的独特视角,引导学生播下科创报国的梦想种子。
学校探索狠抓教育资源开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邀请书画名家齐聚山青,百余幅书画精品涵盖国画、书法等多种形式,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以艺术形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抒发了对党的深情热爱,让师生在艺术浸润中深化红色记忆。舞蹈学院“以舞筑基、以舞铸魂、以舞颂党、以舞树人”,充分挖掘时代背景下的感人故事,将鲜有人知的乳娘事迹、众志成城的抗疫历程、勇挑重担的新时代“挑山工”精神搬上舞台,先后创作了《乳娘》《逆行》《挑山》《“护”红船》等优秀舞蹈作品,通过一场场舞剧展演,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血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狠抓文化建设,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阵地。文化传播学院依托播音、广电、汉语言三大专业,将青年文化传播、红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讲好山东故事等根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编排了《金火种》《暗算》《女排》等系列红色话剧、舞台剧、演播剧、情景朗诵剧。红色舞台剧《星火》成功塑造了革命先驱的艺术形象,公演得到新华社、人民网、央视网、“学习强国”、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各级媒体广泛、全方位的音视图文宣传报道,累计阅读量已超过百万。外国语学院聚焦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思想引领,持续开展“老大使进校园”“军地联学共建”等系列品牌活动,定期邀请前驻外大使、部队英模进校作报告,厚植师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厚植各民族师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好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全局。